在金山镇万胜壕村的“万胜兴农”食品公司的手工花馍工坊内,热气腾腾的蒸笼掀开时,升腾的不仅是麦香,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。如今,在“万胜兴农”食品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,万胜壕村手工花馍通过工艺升级焕发生机——万胜壕村选派村民外出进行了技术学习,引进了造型花馍技术。从传统主食到特色产品,万胜壕村的手工花馍,正以“小产业”撬动“大发展”,撑起了村集体经济的增收版图。
万胜壕村的手工面食,最初始于万胜壕村志愿服务队为村内困难老人制作月饼、油糕,因手艺精湛成立手工月饼工坊。但随着消费者需求多元化,单一月饼品类逐渐陷入销售额下滑的困境。转机源于万胜壕村对发展机遇的敏锐洞察——当手工花馍跻身健康主食消费热点,村集体迅速凝聚发展共识,主动对接引进手工花馍制作技术,充分利用闲置厂房资源,成功组建“万胜兴农”食品公司,开启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径。
在传统工艺上,万胜壕村的花馍制作者们坚守手工揉面、自然醒发的技法,保留千层馒头、糖三角等经典品类的醇厚口感,让花馍延续品质与味道的“双优”品质;在创新维度,工坊实现从“单一”到“多元”的跨越:口味上,研发出玫瑰、蔓越莓、红糖麻酱、桑葚等新式口味花馍,满足不同人群味蕾需求;造型上,突破传统形状,通过手工塑形与特制模具结合,将面团捏制成花朵绽放、果实饱满,甚至是工艺雕塑的多样形态,让花馍兼具食用价值与观赏属性,成为节庆、馈赠的“面食艺术品”;更具地域特色的是,工坊深度融合固阳县资源,将本地特产苦荞、黄芪融入制作,推出苦荞馒头、黄芪馒头,既赋予产品独特的地域标识,又契合健康消费趋势,实现工艺与内涵的双重升级。
优良的用料、精湛的手艺和不断升级的工艺直接转化为亮眼的销售成绩,为村集体经济注入“强心剂”。为打通销路,万胜壕村构建起“线上+线下+节庆”的立体销售网络:线下依托“村社联动”模式,对接金山镇各社区,通过网格调研需求、微信群引流,让花馍走进消费者身边,同时根据中秋节、春节等节日推出特色花馍礼盒,促进销量;线上借助本村“昕农称心”互联网平台,拓宽销售半径。从2024年8月运营至今,已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万元纯利润,让曾经的 “小作坊”成长为村集体经济的“增收支柱”。
从一团面团的“蜕变”,到一个产业的“崛起”,万胜壕村的手工花馍,是金山镇乡村振兴“立足本土、精准发力”的生动缩影。未来,随着“农文旅”融合发展的推进,万胜壕村将继续深耕花馍工艺,拓展产业链,开发手工花馍体验课程、万胜壕农品之旅等旅游路线,让这小小的花馍不仅“蒸”出美味,更“蒸” 出乡村产业兴旺、村民生活富裕的美好未来。